您的位置: 福建福州网 > 国内 > 正文

古代平行文书“移”之发展及特点

2024-03-03来源:网络阅读: 1387

管韵怡

(宁夏大学文学院 银川)

 “移”作为现用公文“函”的前生,是我国古代起源很早、使用频繁的一类文书。自先秦至清代,“移”从最初的一个动作性词汇发展为一个特定的文书名词,并形成独特成熟的文书风格。本文结合现有的史料记载,聚焦于古代公文“移”在历史浪潮中的流变与阶段特点,以期达到系统全面地总结和归纳古代文书“移”相关知识的目的,为古代档案史研究以及现代文书档案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古代文书;移书;发展;功用;特点

0 引言

移,又称“移书”或“移文”,是无隶属关系的官署或官员间相互行文使用的平行文书种类。[[1]]“移”最初是具有“迁徙”、“相互扶持”等意义的动词,而非指一种公务文书。《说文解字》中:“移,禾相倚移也,从禾多声。”[[2]]《辞海》:“移,逸离切,音匜,支韵,本作‘迻’,徙也。”[[3]]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移”顺应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其社会功用不断被挖掘,最终挪动的动作和社会功用成就了“移”文体。诚如郭英德在《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所提:“许多古代文体的名称,原本不过是动词性词汇,其本意盖指向于一种行为方式……不同文体名称,恰恰对应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及其功能。”[[4]]“移”的发展历程贴切地应证着这一观点。

学术界对“移”的关注较少:在专著方面,未见有专门对古代文书“移”的著作出版,多为收录“移”类公文名作或作为科普性概说“移”这一古代文书;在学位论文方面,有且仅有两篇针对唐代以前的移文进行断代研究;在学术论文方面,针对“移”的研究多偏向于就某一名作进行“移”的文学性探究、对“移文”某一阶段特点进行探究或同其他古代文书种类“檄”进行粗略对比,多数论文对“移”的探究浅尝辄止。仅有一篇由张振谦发表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移文流变考述——兼及<北山移文>在唐宋时期的文学接受》对“移”的发展有较为全面清晰的脉络梳理。

本文借助档案管理学、古典文献学等学科知识,结合文献研读、交叉研究以及综合分析等方法,以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籍作为文本依据,在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移”的流变原因、趋势及其文书特点进行探究。

1.移的发展及功用

1.1移先秦时期的发展及功用

“移”于先秦时期,正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因诸侯争霸、战火纷飞的社会现状,使得各诸侯国之间的频繁交往,这在无形中催生了外交文书的发展。在此阶段,移是指“致送”的行为。字面经历了“贻”“遗”“移”一音之转。[[5]]“移”又作“遗”,往往依附于“书”。《古文辞类纂》在解释“书”类时言:“春秋之世,列国士大夫或面相告语,或为书相遗,其义一也。”[[6]]“移”由一个动词逐渐过渡至“手书迁移于人”并使人周知的“遗书”。

此类“遗书”,既有用于国与国之间外交往来的,如秦昭襄王的《遗楚怀王书》、齐泯王的《遗楚王书》;也有也有用于私人之间书信沟通,其功用以规劝、告诫为主,如君臣之间用于陈述政见或告知事项的《遗乐间书》《在梁遗里克书》;平级官员之间用于晓谕、劝诫的范蠡的《遗文种书》、范痤的《又遗其后相信陵君书》;上下级之间用于出谋划策或提出建议的有臧孙辰的《在齐密遗鲁公书》、苏代的《遗燕昭王书》等。

“遗书”在先秦时期的出现,有助于各诸侯国之间以及诸侯国内部间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1.2移秦汉时期的发展及功用

秦朝的“不文”与秦末的战事纷争,使“移”的发展受挫,实际成就不高。但“移”在两汉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由泛指发送文书的行为逐渐演变为专指的文书名称。[[7]]

在两汉时期,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同时文化政策宽松,公文创作活跃。“汉代公文今存三千多篇,撰写公文的作者有七百四十余人”[[8]]庞大的公文使用需求促使各类公文的进一步明晰其所属的功能、体式等。“移”在这一阶段,行文方向也更加系统完善,有上行文、下行文以及平行文三种,文种功能较前代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更为丰富。有进行晓谕劝诫类,如李云《露布上书移副三府》、董宣《到江夏界移书夏喜等》;也有慰赏勉励类,如薛宣《移书劳勉频阳令尹赏粟邑令薛恭》;也有政府令告通知类,如宋均《移记九江属县》等。两汉时期“移”的行文对象更加宽泛,功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展。

值得注意的是,两汉时期的“移”与其他公文种类,即“檄”“书”,常混淆使用。在《文心雕龙·檄移》中就提及“故檄移为用,事出有因兼文、武。”[[9]]“移”可分为“武移”和“文移”:用于武事的移,实质是“檄”文种的衍生名称,如陇右隗嚣的《移微告州郡》;用于文事的移,以文笔相责难,不与兵事相关,实质上大多属于“书”的范畴,如刘歆的《移太常博士书》。

1.3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及功用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不止、王朝更迭不断的时代背景促使着公文进一步成熟发展。为提高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交往以及国内各层级官府间的工作配合效率,“移”也随着公文理论的不断成熟以及公文创作者的自觉意识提高,变得更加完整规范。在此阶段,“移”主要被用于处理国家之间的外交事务,如若库辰树兰《移书豫州》就是一篇北魏与刘宋的外交“移文”。除此之外,“移”在一国内各行政机构的运用页突破汉代的常规。据《文心雕龙·檄移》载:“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10]]移已由汉代主要用于发布军事文告的用途而逐渐转向以理民为主要内容的文书种类。这也为以后其正式被确立为官署之间的平行文书种类作了坚实的铺垫。

1.4移唐宋时期的发展及功用

唐宋时期,“移”被官方明文规定为平行文书的一种。北宋官修韵书《广韵》释“移”:“官曹公府不相临、敬,则为移书、蔑表之类也。”[[11]]“移”用于“不相临、敬”此类不相隶属关系的官府发文,属平行方向。《唐六典》卷一载:“诸司自相质问,其义有三:曰关、刺、移。”注:“关,谓关通其事;刺,谓刺举之;移,谓移其事于他司,移则通判之官皆连署。”[[12]]“移”在沿袭前代功用的基础上产生了变化,也用于官署将处理其事的职权、责任移交其他机关,功能类似于现代公文的批转,在此功用下的“移”是需要共同办理的官员要联合签署。

公文发展至宋明时期,种类繁多,规定繁杂,出现“公移”一词,是平行类公文的统称。如宋代黄震《黄氏日抄》卷七八至卷八○、朱熹《晦庵集》卷九九及别集卷七、明代魏校《庄渠遗书》卷九均出现“公移”一词。随着文书档案实践的发展,“移”从一个特定的文书名称衍生出“公移”(或可称为“移文”)作为一类文书总称。

1.5移清代的发展及功用

元、明两代的“移”使用较少。“移”发展到清代,“平行文移”则被细分为“移文”和“移会”两种,分别使用于地方衙署和在京衙门。清代中央与地方机构层级分明,文书流转制度成熟,对“移”的使用规定更为详尽。根据光绪朝《清会典》卷三○规定,直隶州与非所属的知县、知县与府首领、州同州判、州同州判与儒学之间的文书往来皆使用平移。此外,不相隶属的州、县之间,知县与本城专汛千总之间,也使用平移。另外,中央通政使司、大理寺对各部院使用咨文,但对其他衙署发文则使用移会;都察院的下属衙署、内阁的下属衙署与各部、院、寺、监之间的行文也使用移会。

2.移的特点

2.1移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的“移”,文种名称具有依附性,留存篇数较少,行文目的单一,文体风格并未明晰。在行文关系上,平行文占绝大多数,仅有的23篇先秦“遗文”中,平行文占22篇,下行文仅1篇;移文行文格式较为灵活,没有定式且篇章长短不一,多则百言,少则一两句,且内容多为劝、告诫。该阶段的代表作是《移记公孙圣》。

“今日壬午。左校司馬王孫駱受敎。吿東掖門亭長公孫聖。吳王書卧。覺寤。而心中惆悵也。如有悔。記到。車馳詣姑胥之臺。”[[13]]

该篇从名称而言“移”虽只是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与后世移文仍有差别,但从创作主体注重用“移”来表明其所属文体类型的动机来看,此时期文体分辨意识已经产生。结构上,此文用先指明原因、后下达任务的思维模式展开,奠定了后世“移”的创作思维模式的先河。此外,该文行文目的鲜明,语言表达言简意赅。《移记公孙圣》以“移”为题,为“移”的独立发展指明了一定的方向,可谓是“移”的真正源头。

2.2移秦汉时期

对秦汉时期“移”的特点探究,应当将焦点关注在两汉时期。两汉时期,移文文体已确立,其行文方向、行文对象、写作内容、文体功能、语言风格趋于多元化,写作格式邑趋于规范,公文在文首自报行文日期、官职、爵位和姓名,有时还要加上所任职的部门或所管辖的地区名称以及受文对象。正文内容大体都由写作的缘由、写作的依据、写作的要求、结束语等部分组成。如隗嚣的《移檄告郡国》格式较为完整、规范,具有典范意义。除此之外,《移书让太常博士》作为“文移之首”,可谓是这一阶段的扛鼎之作。

《移书让太常博士》在行文方向、内容、结构等方面都展现了两汉移文的特色。明代周祁《名义考》卷七“文移”云:“移,移状也,如张安世移病,刘歆《移书太常》始有移状之称,文通上下,皆谓之文移,公府不相属敬则为移也。”[[14]]从行文方向来看,《移让太常博士书》属于平级或不相隶属官署洽谈事务的公文。从写作内容看,刘歆在移文中谴责太常博士“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并劝告五经博士立古文经学于官学的必要性。全文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论,语言峻洁简练、典实凝重。从文章结构来看,内容上皆覆下,下皆承上,句式安排上层次有序、疏密有致。不愧将其称为“文移之首”。

2.3移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移”,结束两汉发展“原生期”的青涩朦胧,与“檄”“书”等文种的分野越来越大,具有较为鲜明独立的特征:科学规范的理论指导使得成熟“移文”的数量日益增多,文种名称上具有独立性,行文方向基本规定为平行文,且多为国与国之间沟通交流的外交文书,文书格式规范程式化,文书语言骈体风格占主流。魏晋南北朝,本文选用虞信《移齐河阳执事文》进行探究。

虞信《移齐河阳执事文》是北周移北齐的外交文书,行文方向来看属平行文。该篇文书在开篇即交代撰写时间、作者和送文对象,末尾以“故移”结束,格式明确规范。正文内容表述完整清晰,四字句为主,巧于用典,语言精炼且意蕴丰富,善用虚词,节奏紧凑有气势,富有文学性。《移齐河阳执事文》可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平行“移文”的典范。

2.4移唐宋时期

唐代,移书使用范围日益扩大,使用机构的级别却逐渐降低。除此之外,自唐代开始,文人作品集中移文数量减少,艺术成就不及前代,现留存于世的唐代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皮日休《移成均博士书》、宋代宋白《三山移文》、契嵩《西山移文》、杨杰《南山移文》、黄庭坚《跛奚移文》、林希逸《金天移文》等,文书属性不强,偏向于文学性。在此阶段,移文的现实意义仍然颇强,晓谕、告诫、责让依旧作为移文的主要功能呈现于文人日常生活和作品之中。如朱熹《除秦桧祠移文》。

2.5移清代

清代“移”文体形态和书写要素大致沿袭了六朝移文,但在形式更为规范统一。它们一般采用折式的外观,内部格式则大致统一为:先写发文者单位、官职或姓名,接着是正文,末尾标明“须至移(会)者”,随后另行书写“右移(会)”,再另行写上受文者单位、官职或姓名,最后另行靠右注明行文时间,加盖官府印章。

本文以清代裕禄《直隶总督裕给史科的移会(押印)》为例。《直隶总督裕给史科的移会(押印)》在开篇即写明发文者身份“钦命直隶总督部堂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兼理粮饷河道……巡抚事裕”,随后针对白曾煊在北洋任职时是否还有未办完的事项问题进行回应,言简意赅地提及了白曾煊的履历,语言质朴明确,无文学性修饰,在末尾表明“须至移者”,随后随后另行书写“右移”,再另行写上受文者单位“吏科”,未再详细填写具体官职或姓名。该文书首称、末称、押署齐全,正文简洁直白,体式符合规范。

3.总结

“移书”,作为我国古代官署常用的公文文种之一,虽在民国时期逐渐式微,最终在现行公文种类中退场,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书种类,其历史价值不容忽视。“移”顺应时代变迁和社会需要,不断地进行发展革新:自先秦时期萌芽,秦汉时期原生期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规范成熟,唐宋时期确定官方文书地位,至清代产生新变且臻于完备。“移”这一文书在国家政务的处理上,在行政命令的传达上,在官府之间信息的沟通上,在私人交往或个人思想表达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宁夏大学

管韵怡

参考文献


[[1]] 赵彦龙,于薇,李国玲编著.中国古代经典文书档案导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8.12,第251页

[[2]] 许慎,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店,2007,第144页

[[3]]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第2705页

[[4]] 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140-141页

[[5]] 赵彦龙,于薇,李国玲编著.中国古代经典文书档案导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8.12,第251页

[[6]] 姚鼐,古文辞类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300页

[[7]] 赵彦龙,于薇,李国玲编著.中国古代经典文书档案导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8.12,第251页

[[8]] 吕发成.中国公文史[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第88页

[[9]] (南朝梁)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227页

[[10]] (南朝梁)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227页

[[11]] 蔡梦麒:广韵校释[M].长沙:岳麓书社,2007,第42页

[[12]] 李林甫 等.唐六典 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92,第11页

[[13]] (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第1册 全上古三代文卷 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9页

[[14]] 周祁.名义考,文津阁《四库全书》子部第283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第149页

滚动推荐
2023-05-09创新设计,演绎广告“视觉专柜”
创新设计,演绎广告“视觉专柜”...[详细]
2023-06-02苦海一灯老师,当代疼痛难忍无助者的救世主
苦海一灯老师,当代疼痛难忍无助者的救世主...[详细]
2023-07-25坚持保险为民,国寿寿险福州分公司全力推进“关爱女性、守护健康”行动
坚持保险为民,国寿寿险福州分公司全力推进“关爱女性、守护健康”行动...[详细]
2023-08-21我在这儿等你吖-1
我在这儿等你吖-1...[详细]
2023-08-26有关春天的故事​——简析马金莲《春风》《风痕》《四月进城》三部作品
有关春天的故事​——简析马金莲《春风》《风痕》《四月进城》三部作品...[详细]
2023-09-02于艾青诗作中感受拳拳赤子心 ——浅析艾青《我爱这土地》
于艾青诗作中感受拳拳赤子心 ——浅析艾青《我爱这土地》...[详细]
2023-11-16西安伊美尔为求美者塑造立体感的鼻子
西安伊美尔为求美者塑造立体感的鼻子...[详细]
2023-11-30为淮南荒地"大托管"托底,平安产险高质量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为淮南荒地"大托管"托底,平安产险高质量服务农业强国建设...[详细]
2024-03-03古代平行文书“移”之发展及特点
古代平行文书“移”之发展及特点...[详细]
2024-03-03从《摩罗诗力说》管窥鲁迅的比较文学观
从《摩罗诗力说》管窥鲁迅的比较文学观...[详细]